2023-03-20
半導體可以說是非?;馃岬脑掝}。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全球推行技術霸權,想要通過所謂限制來阻止我國的半導體技術發(fā)展。就在今年,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在出席半導體論壇時更是表示未來半導體領域將迎來“中美兩極化”。不僅如此他還對美國的遏華政策表示支持。那么他的這一說法到底有什么依據(jù)呢?
半導體作為當今人類科技的尖端領域,想要發(fā)展其實并不容易。目前全球掌握先進芯片生產技術的半導體企業(yè)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在這其中臺積電就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企業(yè)。
臺積電是一家總部位于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公司,成立于1987年。它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生產商。我們所熟知的華為麒麟芯片之前就是在臺積電生產的。
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臺積電目前在全球有8.8萬名員工,全年營收超過150億美元。這樣一家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相信對半導體行業(yè)是有著較為透徹的認識的。
所以張忠謀的表態(tài)一經媒體報道馬上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張忠謀認為類似半導體這樣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的高科技領域,在未來可能只有中美兩國能夠參與競爭。
但與此同時張忠謀也表示,目前中國最先進的芯片離美國最新的產品保守估計依然有5-6年的差距。在臺積電,他們已經開始嘗試研究2納米的芯片生產技術。
經常關注半導體領域的人對摩爾定律都不會感到陌生。所謂摩爾定律,就是由英特爾創(chuàng)始人提出的一種反映半導體行業(yè)技術進步規(guī)律的定理。簡單來講就是芯片的性能大約每一年半就會翻一倍。
過去數(shù)十年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的發(fā)展始終是遵循摩爾定律的,不過目前隨著芯片的制程變得越來越極限。摩爾定律在未來是否有效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臺積電就已經推出了2納米計劃,但至今為止也尚未研發(fā)成功。一些物理學者指出,目前的芯片制程可能在物理上已經達到了極限。未來的半導體行業(yè)將走向何方還是未知的。
從這一角度看,臺積電當前可以說是處于一個風雨飄搖的時期。雖然在技術上他們處于世界的第一梯隊。但也有媒體指出他們曾竊取過美國芯片公司Micron Technology的技術并被處以3.7億美元的罰款。
與此同時臺積電也面臨著與三星電子、英特爾等老牌半導體制造商的競爭。半導體行業(yè)往往幾年就會產生巨大的變革,尤其是在當下這一關鍵的技術節(jié)點上。臺積電的前景可以說并不樂觀。
張忠謀說半導體領域未來的主要參與者將會是中美公司,這一預言是有道理的。畢竟小國家是無法擁有完整的供應鏈和龐大的人才、資金儲備來支持半導體研發(fā)的。
不過張忠謀還在半導體論壇上表示要支持美國對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限制。這一消息一出其實許多人感到不解。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我國每年花在芯片上的錢超過4000億元。而且在美國限制之前,華為也是臺積電的大客戶之一。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明白,臺積電歸根結底是一家由美國資本控制的公司。他們的流通股份中有超過80%都由中國境外的投資機構所控制,而這些機構又大多數(shù)遵循美國的政策。
而且在美國打壓華為后,臺積電目前的主要客戶已經全部是美國公司。比如蘋果、英特爾和高通。臺積電的主要營收都來自于這些美國公司。從這一角度看,張忠謀支持美國對我國的半導體進行限制就并不奇怪了。
=
未來隨著半導體領域發(fā)展,可以預見我國的高科技公司與美國芯片公司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失去了中國市場的美國芯片公司在研發(fā)投入和產品利潤上可以說都大不如前。他們能否還能像以前那樣保持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依然是未知的。
雖然張忠謀是臺積電的創(chuàng)始人,但臺積電從技術上以及資本上都依賴于美國。面對這樣的局面,張忠謀會支持美國的遏華政策并不令人驚訝。此外半導體領域瞬息萬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正在參與到這一市場當中。早在去年我國的上海微電子公司就已經實現(xiàn)了14納米芯片的量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高科技公司將會徹底打破美國的技術封鎖。
友情鏈接: